中国竞彩网

职业教育集团之作为的几点思考
[ 浏览次数:311 ???最后修改时间:2010-05-23 ]

职业教育集团之作为的几点思考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而急剧的外部环境变迁。职业院校遇到了来自市场需求、教育资源、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的多方挑战。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借鉴经济领域成功的运作模式和理念,促进高职教育集团化运作,是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效益与办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高职教育做大、做强、做优、办出特色,实现学校、学生、社会、企业四方共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联合取得规模效益与整体竞争优势
规模经济理论支持了生产批量扩大、单位成本有下降趋势的分析。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规模小,而是条块分割、分散办学导致的资源分散,造成了一方面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另一方绝对资源不足和相对资源浪费,难以取得良好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提高效益,必须通过学校之间、校企之间自愿地互助联合,通过教育资源存量的优化组合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职业教育集团通过把多个实体单位联合在一起,成员单位之间在相互需求、互惠互利的前提下,通过“优优互补、优劣互补”,产生积极的效应,实现1+1>2的效果。例如,有些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虽然有师资力量优势,却可能苦于校舍狭窄;另一些新兴院校,可能硬件资源建设较好,却相对缺乏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企业缺乏职工在岗、上岗、转岗培训资源来应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职业院校缺乏真实的生产环境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条件保障。因此,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出发,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一个或几个大中型职业院校为主体,把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水平,但又有着内在联系的职业院校、企业、科研、咨询、中介机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做到扬长避短,互补互利,内挖潜力,外抗风险,通过不断扩展职业教育的新领域,实现一种新的综合优势,增强职业教育集团整体和成员单位的竞争实力。促使职业教育集团的服务方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规模结构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更加适应,提供与行业需求相协调的教育服务,成为区域、行业职业教育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提高在行业职业教育市场的份额,在满足教育服务需求的同时,提高集团的整体利益,形成集团的整体竞争优势。
二、以开放办学与双向参与促进资源共享
职业教育集团必须在互补的基础上,较快地减少落后的、低效的要素资源影响,补充、发展先进的、高效的和有活力的要素,促进职业教育集团整体系统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这种发展来源于开放办学,通过有偿共享实训,师资互聘,兼职教师聘任,企业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补充不足,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鲶鱼效应。如企业兼职教师的进入、外聘教师的进入会对学校内部师资产生激励作用,推动教师主动进取。学校的技术服务也会对企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起到促进作用。
同时,职业教育集团应该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依托,通过加强校际、校企等成员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各自的优势,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科技研发资源的共享,形成教育服务企业,企业支持教育“双向参与、共赢发展”的机制,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
所以,职业教育集团化能够通过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有机组合,形成集团内部合力,促进集团内部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共享,有效突破院校各自为政、效益低下、闭关自守等问题,促进职业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合理高效。
三、以内部教育结构优化调整形成集团品牌优势
职业教育集团化有利于集团内部教育结构调整。教育结构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或事业之间,适应一定社会发展需要,依据一定的排列组合而构成的相对合理的比例关系。职业教育结构体系包括:层次结构、类别结构、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办学结构。职业教育集团虽不一定涉及职业教育结构的全部要素,但只要集团成立或存在,就会形成一定的与层次、类别、专业、办学等有关的比例关系,而使内部教育结构自然存在。这一内部教育结构将逐步随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内应成员单位之不同利益需求,外适经济社会环境之变迁需要而动态调整。
1.构建集团内部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集团的宏观结构应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横向的多元化,另一个是纵向的多层次。基于利益一致性的横向结构看,职业教育集团除职业教育院校外,还应吸收专业基本对应的行业与企业参与,从而有利于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人才的就业质量与数量。行业与企业的利益在于以优惠的条件获得人才与职业培训服务。另外,咨询机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机构可以为职业教育集团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行会、协会可以为职业教育集团提供更多的横向联系与沟通;人才中介的介入能够为院校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提供帮助。基于结构完整性的纵向结构看,职业教育集团应有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如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企业培训等机构参加,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纵向沟通与衔接,架起职业教育纵向沟通的桥梁。中等、高等、成人和培训教育共同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机制作出贡献。
2.构建集团内部布局合理的专业结构体系
目前,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影响,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普遍存在“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特点。职业院校总是企图尽可能多地设置专业,并在办学中表现为自给自足的封闭模式,导致专业的低层次重复建设。其结果不但实现不了规模效益,实际上还会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导致教育质量难以保证。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应该符合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必须通过集团内部的协调,为各成员单位创造有利条件,使其各尽所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每一个成员院校都有自己的拳头专业,形成品牌,提高美誉。通过专业优化、比较优势,使职业教育集团整体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心、现代教育的管理中心、信息技术和人才交流的中心。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关键,是要通过好的内部组织协调,实现优势学校强化、中等水平学校优化、较低水平学校良化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健康发展
3.构建集团内部师资培训服务体系
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教师队伍中专业梯队尚未形成等人员配置方面的制约,还存在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偏低,不能以现代教育观念、教学论、学习论指导教学设计与实施等问题。职业教育教师的行动处于相对复杂的领域,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者必须提高对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认识,逐渐构建起集团内部的师资培训服务体系。在师资队伍的培训中,不但把目光聚焦于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双师结构”建设上,还应把目光聚焦于职业教育师资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上。不应将职业教育的教师仅仅视为一个职业,而应从强化企业职业实践的训练、强化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强化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效果三个方面在推动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化”上下工夫。集团可以把附加模式作为职教师资培养的主要途径,通过集团师资项目建设,建立集团师资资源信息库,为集团成员单位的优质师资资源共享提供平台。附加模式是指在专业技能经验的基础上,补充教育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使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合格的、专业化的职业教育师资。
4.集团内部其他服务体系的构建
事实上,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服务体系的构建还应包括人才预测体系、职业教育科研体系等。当前,职教集团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服务中心”、“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等为成员单位提供服务,推动成员单位的发展。校企合作服务中心负责协调集团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与技术服务等,为集团成员之间的合作搭建集中平台。包括:人力资源、课程资源、实验实训资源、技术服务与培训资源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负责集中集团内的资深研究人员、教育教学专家、行业专家等,从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推广工作。包括:人力资源、课程资源、实验实训资源、技术服务与培训资源等。
职业教育集团是新形势下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和新模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是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需要,探索教育与行业人才需求、劳动就业密切结合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效益与办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能力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和运作,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必将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靳希斌.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教育改革[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叶立群.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吴全全.中国竞彩网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4]范唯,吴爱华.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
[5]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