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电工教研组,它可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在南京交通学校时期,该教研组一直是学校的先进教研组。从成立教研组初期的3人发展到最后包括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物理课程教学、化学课程教学在内的综合教研组,先后有17位教师在电工组工作过。当时的电工教研组青年教师比较多,学习风气比较浓厚,教研活动积极,老教师主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大家团结一致,没有教学仪器,大家自己动手做,每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参加实验室建设,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教研组。
电工教研组成立于1983年,当时成立之初只有3个人,沙圣芳、蔡卫平和我,沙圣芳为第一任教研组长。当时学校已从农业机械化学校搬迁到新校区,学校还没有专门的专业教学科室,教学工作基本组织为教研组,1982年学校设置有:汽车教研组、路桥教研组、财会教研组、金工教研组、数理化教研组、语外教研组、体育教研组、政治教研组和电工教研组等。刚成立的电工教研组由沙圣芳老师和我负责教学,蔡卫平负责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指导,1984年朱洁毕业分配留校到电工电子实验室做实验指导教师,1984年学校决定建设电工电子实验室,在新建教学大楼时就设计预留好的二楼两个分别为12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操作准备间,分别筹备建设电工和电子实验室,具体建设由蔡卫平、朱洁负责。
刚成立的电工教研组教学任务主要是面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服务。该课程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恢复招生的78级两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班级中开设的。当时课程分为电工基础课程和电子技术基础两个学期教学,电工基础课程部分由沙圣芳老师任教,电子技术基础部分由我任教。本人于1980年1月分配到南京交通学校(我们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冬季毕业),首次走上讲台是1980年的3月,任教于以戴兴康为代表的78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两个班级的电子技术课程,当时校址还在农业机械化学校,上课没有任何教学设备,我们购置了一台示波器、一台跟踪仪,几块万用表、一些分立电子元器件和一些腐蚀电路用的带铜皮的电路板,学生上课用的典型电子放大电路分析图纸等都是学生和老师利用晚自习时间自己动手描绘和晒图的。学生的综合实验就是自己动手装一台6管(晶体管)收音机(当时还没有集成电路,全是分立元器件组装)。从制做电路板到完成收音机安装调试,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在组装实习期间,恽林斌、周银芳、许定辉等同学几乎每天晚上都到我们办公室一起干的很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因为当时学校条件很艰苦,没有教学设备,但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是自己动手做教具,师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大家很开心,工作也非常卖力。当时没有加班费、奖金之说,虽然工资只有41.50元一个月,但大家从来不抱怨,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积极工作。
1981年,学校路桥专业来了三名西藏委托培养的学生:米玛、达桑和马爱花,这一年我专门负责他们3个人的数学、物理课补习。在电工教研组,《电工及工业电子》课程我总共上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78级和80级两届,79级电工与电子课程都是沙老师上的课,1982年上80级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电工和电子课程,80级全校就招了一个汽车运用与维修班。这个班级的学生好学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如冒耀明、丁振国、叶坚、芦仪仙等同学学习非常认真,成绩也很优秀,祁国新当时任学校学生会主席,毕业后留校工作,上完这个班级的课程我就去了南京工中国竞彩网八系脱产进修学习一年,主要进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课程。
1983年9月至1984年7月返校,这一年主要为学校的83级职工班补习相当于高中物理的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开始在世界各地得到普遍重视,学校领导黄荣枝校长非常关注新生事物和中专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动向,对计算机教学这一新生事物非常重视,要求我在学校进行计算机教学试点,并鼓励我说,“失败没有关系,总结经验,应该不会有问题”。84年下学期为路桥专业8220班级试开计算机basic语言课程,当时计算机还没有在我国普及,是一种发展趋势很快的技术,包括本科院校在内只有少数小型机,如南京工中国竞彩网的DJS-130小型机等,微型机也很少,学校为该班级计算机教学购买了唯一一台日本制造的“PC1500”计算机,有点象笔记本电脑一样大小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编写BASIC程序及运行,内存容量只有16K,全班每个同学只能轮流操作一次。这门课程也是省内中专学校首家开设的。但一年后,计算机教学在中专校迅猛发展起来。从此以后,电工教研组除开设电工电子课程外,新增加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
自1987年开始我任电工教研组长以来,电工教研组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分配来了周传林、蒋玲、陈艳、周红宇、王国华、杜宁等大学生,调进了冷秀珠、邢江勇、徐旻、王湘源、张龙华等老师,从学生班级中选择优秀学生张晓焱留校建设计算机实验室。课程教学从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逐步发展到计算机DOS操作系统、数据库、物理、化学等课程教学。
在电工教研组,大家非常团结,工作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照顾,形成了电工组特有的工作氛围。在教学中,大家相互帮助,老教师言传身教,青年教师虚心好学,教师之间和谐相处。其中三位年轻教师蒋玲、陈艳、周传林教学表现出色,工作积极主动,他们虚心好学,认真向老教师请教,教学进步很快,其教学能力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他们三人在参加交通厅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的优秀成绩,为学校争了光。我们电工教研组有一种很好的传统交流方式,即每学期都要组积一、二次聚餐,大家在一起动手做饭,交流教学体会等,非常开心,也非常热闹,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按照现行的说法是进一步凝聚了人心。从1987年开始到1995年,电工教研组一直是先进教研组,这主要得益于教师之间的多交流创造的和谐关系。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计算机教学任务凸显出来,1994年省交通厅给学校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用于计算机房建设。为争取用好贷款项目,我和王海芳老师随学校领导一起在这个项目的建设上与交通厅相关部门进行了艰苦的谈判,争取到了机房建设贷款项目,即学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新建了两个当时最先进的HP486机房,共52台(每台计算机1.2万元)和中专校第一个多媒体室。(投影仪为夏普手提式,只有350X350分辨率,花了8.5万元,当时的光盘300元一张),它神奇地与计算机、电视等联机(当时全国的高校都很少有的,现在看是多么简单的事)。多媒体教室建成后,省和南京地区多个中专学校来这用参观,得到了他们的好评。鉴于计算机教学的快速发展,原来的电工教研组已不能适应计算机教学、培训、技能考核工作的需要。1995年学校电工教研组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学校将电工教研组分成了完成了理化教教研组和计算机教研组,理化教研组由周传林任教研组长,我任计算机教研组长。至此,电工教研组共十一个年头,在这十一年里,学校的电工教研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门课到几门课程教学的综合教研组,电工教研组最终的教师达到15人之多。
南京交通学校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于2001年升格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中国竞彩网,电工教研组的教师中虽然有些已经退休,但在岗的教师中有些走上了领导岗位,有些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在他们身上那种电工教研组具有的积极向上、不怕吃苦、认真负贵的工作精神依然深深体现出来。在此,我深情地祝福电工教研组走出来的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写在阳光明媚的2013年5月
(作者系中国竞彩网原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研究员)